查看原文
其他

厉害了!49岁的妈妈和儿子一起考上研究生!你可以吗?


你认为学霸应该是什么样?

在上海,有一位49岁的宿管阿姨

连续3年旁听交大专业课程

花700多天背单词、坚持上网课

将和儿子成为同一届研究生

......



她叫原梦园

人如其名,努力圆梦

她有着怎样的故事

一起来看


1



一战上岸

49岁开启读研新篇章


原梦园的本职工作是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公寓的一名前台阿姨。值班时,每天早上10点开始忙碌,一直到晚上10点才能下班。


2018年12月,母子一起考研,他们的共同科目是英语和政治,不同的是,儿子有数学两门专业课,她自己有汉语两门专业课。最终,儿子拟录取为复旦大学研究生,原梦园拟录取为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。


原梦园在上海交大留学生公寓


其实,早在2018年入职交大之前的三年多时间,原梦园就经常旁听大学的汉语言和英语专业课程。


“我喜欢旁听课程,不同老师和不同专业的授课,给了我很多思维的启发,也锻炼和培养了系统的学习方式。”


通过学校网站的公开信息,她整理记录了课程时间,早上8点的第一堂课,就早早坐在教室。由于年龄的关系,她的行为也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关注,了解初衷之后,大家都表示欢迎和鼓励,她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问答,在老师和同学的辅导交流中,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。


2



与儿子一起“开挂”前行


原梦园曾是位陪在儿子身边盯着做作业的母亲,但效果并不理想,“儿子三年级时,我发现他很焦虑,于是我改变了陪读的状态,拿起书坐在他旁边看书,而不是看着他写作业,来排遣他的焦虑。”久而久之,陪读成了一起读书。


2015年,儿子考上了大学,她决定陪儿子一起学习,“我爱学习,也想让儿子有学习的氛围。


原梦园的日常随笔,用文字记录生活


虽然热爱学习,但考研,是原梦园之前不敢想的。“后来儿子准备考研,我想着陪陪他吧,相互督促,至少有个伴。就这样,去年年初,她的考研之旅开始了。



原梦园的考研书籍


对于49岁的她来说,最大的拦路虎便是英语。“很多人都跟我说,你这个年纪就不适合学语言。”但原梦园并不妥协,“我没有别的诀窍,就是不断重复。”她向记者展示背单词的记录,连续700多天,一天都未曾懈怠,“老了记忆力确实不行,但背了忘,忘了背,我不放弃。”


利用互联网的便捷,原梦园还报名参加了英语和政治的网课,坚持在线完成了500余节课程。在与留学生的日常交流和生活谈心中,她也坚持用英语,以此锻炼口语和听力。最终,她以53分的英语成绩成功过线。


3



活到老学到老

梦想再读博士当老师


其实在学习上,他们一家都像“开了挂”。


“丈夫与我同岁,我们在河南时,他是位技校生,结婚后我鼓励他考研,我觉得他就有这个能力,起初他像我一样也没信心,后来他先读了电大大专、自学考本科,2002年他考取了郑州大学硕士,2005年又考取上海交大博士。”


回忆起考研的过往点滴,原梦园止不住笑意。眼下,这位学生眼中的前台阿姨即将启程去广西大学读硕士研究生,开启她人生的又一个新篇章。


不断学习一直是原梦园生活的状态,将学习和汲取作为人生前行的足迹,融入生活的点滴。“我渴望学习,始终在学习的状态中。期望有考上博士的那一天。


采访的最后,原梦园告诉记者:“你只管努力,生活总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惊喜。


我们在原妈妈的身上看到了

共同成长的重要性

那么各位父母再教育孩子时应该怎么做

小编给你出出招!

1

环境塑造


什么样的家庭养出什么样的孩子。

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:“对一个家庭来说,父母是根,孩子是花朵。父母常‘看到’孩子的问题,却不知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在孩子的身上‘开花’。


“你自己都玩手机,为什么要我写作业?


“孟母三迁”的故事大家一定有印象,就算是孟子,小时候如若天天跟杀猪的在一起,他也会天天去玩杀猪的游戏。而让他看到哥哥姐姐读书,他也会想着去读书。


很多时候,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习惯行为迥异,并不是天性使然,而是后天的环境所致。


2

平等交往


这种“平等”要以学习的姿态与孩子相处,与孩子共同进步。


“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多”。但在时代变革的情况下,年长反而成为上一代人学习技能、更新理念的羁绊,这使得他们逐渐在时代的行列落伍


所谓的代沟就是孩子长得很快,而你却一动不动。


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,成长这一概念不仅仅适用于儿童,成年人也面临着完善自我,迎接社会选择的挑战,面临着一个学习与接受继续教育的问题。


3

思维培养


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·德韦克(Carol Dweck)曾提出“成长型思维”。拥有这种思维的孩子做事往往不易放弃,乐于挑战,抗挫折能力更强。


“努力和困难让孩子们大脑神经元之间形成更强的连接,这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。”


学习是一个持续、习惯性、厚积薄发的过程,特别是在脱离学校教育之后,社会教育与个人的思维定势对个人未来有很强的塑造力。


首先家长要理性设立对孩子的期望值。以平和的态度跟孩子分析讨论、共同决策,以提升孩子对未来的参与感,并对孩子作出客观评价孩子。


其次,要引导孩子注重过程而非结果。比如孩子在考试成绩出来后,家长不是单纯地表扬或批评。而是应该分析为什么在这次考试中成绩好或者不好,对这些方法做法表示肯定,对于出问题的地方予以纠正。


其根源在于,不用单一指标(好或不好)去决定孩子的成果,而是分析成果的获得过程与经验收获,这样孩子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。


与孩子共同成长,就是最好的教育。





梦想从来不怕晚 

这个妈妈不一般 

亲爱的妈妈和爸爸

你们有什么好的教育经验

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!



来源/综合自上海交通大学、文汇教育、京师慕华

投稿邮箱:sxflxmt@126.com

编辑/杨晨

大家都在看

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章冬梅一行来陕调研

陕西妹子被无数网友点赞:嘿,你努力的样子真美!

央行又双叒叕发行纪念币,这次是“爱你的形状”!

西安奔驰维权事件和解:女性维权,不挑事也不怕事

陕西省妇联官方微信公众号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